有很多小孩刚出生身上就带有各种胎记,有的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外在形象,有的会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除了大家所知道的胎记常识,还有哪些胎记的相关知识呢?来了解一下吧
胎记是一种民间俗称,它是指婴儿皮肤表面大小与数量不等、形状各异的斑块,在医学上被称为母斑或者痣。如果婴儿皮肤组织在发育的时候出现增生异常的情况,会在皮肤表面形成颜色和形状异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胎记。有些婴儿出生时就会有胎记,有些婴儿则会在出生后几个月内渐渐浮现出胎记。这些胎记有的会随着婴儿的成长而消失,有的会跟随婴儿一辈子。对于胎记,可以有几种颜色,包括黑色、褐色、肤色、青色、紫色、红色等,总体上则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色素型胎记,比如太田母斑、咖啡牛奶斑、先天黑色素母斑等;二是血管型,比如草莓样血管瘤、葡萄斑血管瘤等。
一般说来,色素型胎记是由于在真皮内的细胞中特殊色素积聚沉着从而形成胎记,这种类型的胎记通常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消失,因为在孩子不断发育成长的同时,真皮内细胞沉积的色素会渐渐地减少,只有少数婴儿的色素型胎记会一辈子保留。对于有色素型胎记的婴儿,父母不用过于担心,色素型胎记对婴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不会有什么不良的营养,如果部位隐蔽、不影响外观,无需采取特别处理,就算是影响了美观,父母不介意也可以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而血管型胎记又叫血管瘤,大部分都在婴儿出生的时候就存在,是由胚胎时期残留的毛细血管生长而成,但它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且有很多种类,表现也有各种各样的。比如毛细血管瘤,呈紫红色,并会逐渐变鲜红,一般学龄前会慢慢消退;还有由扩张的血管窦和充满血流的腔隙形成的海绵状血管瘤;或者是跟家族遗传因素有关的鲜红斑痣。其治疗一般遵从医生的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病变种类及发生部位确定。
上述讲解胎记的症状和分类,相信大家对胎记的认识又深了一步,如果大家发现孩子身上的胎记有明显增大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健康,建议早日治疗早日恢复。